熱疹,又稱為痱子或熱痱,是因為在濕熱的環境下,大量排汗,汗液難以蒸發,殘留的汗液導致汗孔堵塞而產生的。熱疹多發於夏季,多見於排汗調節功能較差的兒童和長期臥床病人。由於瘙癢而過度搔抓可致繼發感染,發生毛囊炎、癤或膿腫。 熱疹根據汗腺導管損傷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,臨床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晶形粟粒疹、紅色粟粒疹、膿皰性粟粒疹和深部粟粒疹。晶形粟粒疹又稱白痱,由於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汗管溢出引起。常見於高熱大量出汗、長期臥床、過度衰弱的患者。皮損為針尖至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水皰,壁薄,清亮,周圍無紅暈,輕擦易破,乾涸後留有細小鱗屑。有自限性,一般無自覺症狀。 紅色粟粒疹又稱紅痱,由於汗液在棘層處汗管溢出引起。急性發病,皮損為成批出現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皰疹,周圍有輕度紅暈。皮損消退後有輕度脫屑。自覺輕度燒灼、刺癢感。 膿皰性粟粒疹又稱膿痱,多由紅色粟粒疹發展而來。皮損為密集的丘疹頂端有針頭大小淺表膿皰。膿皰內容常為無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。 深部粟粒疹又稱深痱,由於汗液在真皮上層特別是在真皮—表皮交界處汗管溢出引起。常見於嚴重和反復發生紅色粟粒疹的患者。皮損為密集的皮色小水皰,內容清亮,不易擦破,出汗時增大,不出汗時縮小。當皮疹泛發時,全身皮膚出汗減少或無汗,面部、腋窩、手足可有代償性出汗增加,可造成熱帶性汗閉性衰竭或熱衰竭,患者可出現無力、困倦、眩暈、頭痛等全身症狀。 平時注意皮膚清潔,勤洗澡,保持皮膚乾燥,清洗後撲撒爽身粉可預防熱疹的發生。室內要通風,儘量降低室溫,保持涼爽及乾燥,濕熱的空氣對痱子的消退不利。洗澡時要用溫水,禁用熱水燙洗,涼水也不好,禁用帶刺激性的鹼性肥皂,洗後要立即擦幹。勤更內衣,穿著寬鬆單薄布料衣服,這樣就可以避免痱子的發生。孩子生了痱子,切忌塗抹軟膏或油類製劑。出現大面積痱毒,應及時到醫院治療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