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現代醫療對抗癌症的選項越來越多——從手術、化療、、放射線(包括質子、重粒子)、到標靶治療、再到免疫療法——但多數人仍對癌症充滿恐懼。
根據統計資料,112年台灣癌症粗死亡率(MIR)仍高達42.1%。112年因癌症死亡人數達53,126人,較前一年上升2.2%;其中乳癌與食道癌的死亡率年增率超過4%。當民眾親眼見到親友罹癌後的治療過程與結果,自然難以產生信心。
許多新型癌症藥物在臨床上被視為突破,但多數只能延長數個月的壽命,且效果並非保證。例如媒體報導:
➤第四期胃癌五年存活率僅4.5%
➤小細胞肺癌五年相對存活率約3%
➤第四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3.4%
➤日本晚期食道癌三線治療加免疫與標靶後,存活期僅由14個月延至17個月
➤乳癌腦轉移新藥延長壽命約5個月
對臨床醫師而言,這些成果被視為重大進展;但對患者而言,僅延長數月的壽命,卻要賠上生活品質。主流醫療的進展對於癌症治療的成效只是自我感覺良好,無法符合患者對痊癒的期待。
日本癌症醫師近藤誠在《不被癌症醫師殺死的20個忠告》一書中,根據他四十年臨床觀察, 說出了醫院癌症治療反而加速癌症惡化的實話。
需要反思的是,主流醫學雖自稱以「實證」為基礎,卻從未進行「接受醫院正規治療」與「未接受正規治療」患者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。因此,我們確實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可以斷言「未接受正規治療的預後一定更差」。
主流的癌症療法與治療細菌性肺炎最大的不同在於——
肺炎是治「病根」(細菌),而癌症只治「症狀」。
因為「癌症」是一種症狀診斷,而非病因診斷。癌細胞的生成並非單純基因突變,而與以下因素有關:
➣潛伏性感染與致癌毒素(特別是重金屬)
➣慢性組織發炎
➣免疫系統功能低下
透過「循環腫瘤細胞(CTC)檢測」可發現,許多人體內會產生少量癌細胞,但正常免疫系統能自然清除它們。不過當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,這些癌細胞就會持續增長並形成腫瘤。
若僅以手術或化療等方式去「挖除」癌細胞這個結果,而忽視引起癌變的根本病因,甚至在治療過程中進一步削弱免疫功能,癌症自然容易復發或轉移。
數十年來,主流醫療體系持續投入龐大資源與癌症對抗,但結果不如預期。
實驗室中能有效殺死癌細胞的藥物,在臨床上卻因毒性強烈、效果短暫而難以長期應用。
這說明目前的治療方向或許忽略了真正的關鍵——病因與身體的整體修復能力。

博馨診所對癌症的輔助治療,是同時處理「病根」、「發炎」、「免疫不足」:
協助患者恢復或增強免疫功能,幫助人體清理發炎戰場,並提高清除癌細胞的能力。
治療潛伏的感染、排出致癌毒物(包括重金屬),清除致癌訊息。
採用安全、低副作用的輔助療法,在不破壞身體防禦機制的前提下抑制癌細胞生長。
博馨診所致力於提供以「病因導向」為核心的癌症輔助療法,幫助患者化被動為主動,掌握恢復健康的方向。
歡迎癌友預約諮詢,了解最適合您的整合治療方向。
預約諮詢/加入LINE好友
【功能醫學是什麼?所有人都適合嗎?三分鐘帶你了解】
【排重金屬 螯合治療 (Chelation Therapy)】
【從氧化壓力到免疫失衡-為何慢性病患者需要臭氧療法的整合治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