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馨診所專業治療蕁麻疹等皮膚炎症,如果您對蕁麻疹以及與蕁麻疹相關問題歡迎諮詢博馨診所。

蕁麻疹的表現為身體局部或全身搔癢,一抓就出現水腫浮起的紅色膨疹塊,而慢性蕁麻疹指的是症狀斷斷續續超過六星期的。患者大約有一半的人在一年內會自然痊癒,但是也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持續廿年之久。藥物治療針對的是症狀而不是病因,吃藥當然不會斷根蕁麻疹!

藥物治療對慢性蕁麻疹說穿了只不過是在止癢而已,吃藥就不癢,不吃藥就癢,有的患者甚至得靠長期服用類固醇來壓抑症狀,引起許多副作用。為什麼慢性蕁麻疹治不好?原因很簡單,因為藥物並非治療「蕁麻疹的起因」,只是壓抑「癢疹」症狀的產生,如果有一天,身體不再出現癢疹,其實不是藥物治癒了慢性蕁麻疹,而是身體終於發揮了自癒的功能。就好像感冒藥並不能治好感冒,只能壓抑感冒症狀,真正能將感冒病毒根除的,是自己的免疫系統而非藥物。

不幸的是,慢性蕁麻疹並不容易靠自己的自癒能力來根除!其肇因於體內有毒重金屬的蓄積,有的重金屬會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,有的則直接造成過敏、或間接促成慢性食物過敏,一旦蓄積量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極限,包括慢性蕁麻疹在內的各種慢性疾病便逐漸浮現。

膽堿能性蕁麻疹是什麼原因引起的,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?

當受熱,精神緊張,攝入熱的食物或飲料,或在運動後,體溫略增,增熱的血流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,興奮膽堿能性神經並釋放乙?膽堿,可以出現過敏反應.這類過敏反應除了無皮疹僅有針刺,劇癢感外,還出現紅色的,2毫米左右的風團,這種風團是速來速去不留痕跡.輕型膽堿能性蕁麻疹可發生在平常人青春期,一般在停止運動或平靜以後,癥狀即可消退,故不易引起重視,但發作頻繁者應及時去皮膚科診治.經抗組胺藥,抗乙?膽堿的藥物治療,病情可減輕或緩解.必須要註意避免誘因,否則很容易反復發作。

如果您正遭受蕁麻疹大腸激躁症胃脹氣狹心症的困擾,歡迎您來博馨診所接受檢測及治療!

布式螯合療法 (Blumer's Chelation Therapy)
透過排重金屬來治療各種疾病


為什麼要排重金屬?
全球海洋汙染、土壤汙染、加上工業濫用、醫療誤用,導致人們每天都在接觸和食入重金屬。懷孕時母體就已經透過胎盤輸送重金屬給胎兒,出生後隨著年紀增長,重金屬持續透過食物、藥物、皮膚接觸、和呼吸進入人體,於是身體囤積越來越多的有毒重金屬。
 
重金屬沒有最低安全劑量,即使很少量也會造成粒線體功能損傷,逐漸引起或促發多種慢性疾病,包括自律神經失調、冠狀動脈疾病、小動脈疾病、鼻過敏皮膚過敏、腸躁症、胃食道逆流、肌筋膜疼痛、頭暈、腎臟病、性功能障礙、失智症、自閉症、妥瑞症、恐慌、緊張等等,並嚴重影響人體對所有急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的自癒能力。

什麼是「螯合療法  (chelation therapy)」?
輔助醫學(Complementary Medicine)的醫療方式中,以螯合劑 (排重金屬的藥劑) 來治療及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療法,稱為螯合療法。使用的螯合劑主要為disodium EDTA (Na2EDTA) 或calcium disodium EDTA (CaNa2EDTA)。治療疾病的機轉,主要在減少體內的重金屬毒害以恢復功能,然而,因為EDTA以外的其他螯合劑並沒有如同EDTA一樣強大的治療效果,因此,EDTA可能另外擁有其他未知的機轉幫助身體恢復健康。

醫院的螯合劑治療也是「螯合療法」嗎?
大醫院毒物科 (或相關科別) 使用螯合劑治療的對象,與輔助醫學體系大大不同,是針對「急性」重金屬中毒患者,只有當血液或尿液重金屬濃度超過人為設定的參考點時,才會給予治療,目的在短時間排出大量重金屬以減少急性傷害。使用螯合劑的頻率、劑量、總量皆與輔助醫學體系不同,且治療的標的是數據而非疾病,因此,並不能稱為「螯合療法 (chelation therapy」,只能說「螯合劑治療 (chelator treatment)」。
 
重金屬進入人體後會落腳在細胞粒腺體內,並不會在血管內隨血液持續流動,因此,體內長期累積量即使達過去千倍萬倍,只要不是最近幾週內的接觸,血液和尿液的重金屬濃度就不會超過急性中毒參考值,自然就不會是大醫院體系螯合劑治療 (chelator treatment) 的對象。

螯合療法有副作用嗎
急性重金屬中毒時,患者血液重金屬濃度本來就高,而醫院毒物科螯合劑治療chelator treatment的治療頻率高,短時間劑量大,會導致血液重金屬濃度更高,很容易短暫地加重了重金屬的毒性症狀,產生副作用。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的「螯合療法」的副作用,基本上都是這類針對急性中毒的螯合劑治療副作用的誤植。
 
真正的「螯合療法」的治療方式比較溫和,治療有一定的間隔,只要執行方式正確,很少有副作用,只偶而有患者出現短暫的蕁麻疹副作用。自1950年代,自然療法 (輔助醫學) 醫師使用「螯合療法」來治療心血管疾病及各種慢性病以來,目前在美國每年有百萬人次以上接受螯合治療,當中只有一例因為使用disodium EDTA未添加鎂magnesium而導致死亡的個案。這數十年來,螯合療法的正面論文不計其數,負面論文則闕如,但是螯合治療卻持續被汙名化,直到2013年, 一篇發表在「美國醫學雜誌」上的論文(TACT)才正式為螯合治療洗刷冤屈,這個一萬位患者及多醫學中心參與,追蹤五年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,證實螯合治療不但對於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,且相較於安慰劑並沒有較多副作用。

什麼是布式螯合療法?
傳統的「螯合療法」治療時間需要三個小時以上,很耗費時間。博馨診所引進的「布氏螯合療法」Blumer's Chelation Therapy,不會因為未添加鎂而產生危險,更不需要緩慢滴注三小時,比傳統螯合療法 (不論使用disodium EDTA或calcium disodium EDTA),排重金屬的效果都要更好,更無副作用,治療更快速方便。

什麼人需要螯合療法?

  • 冠狀動脈疾病、糖尿病併發症、高血壓、性功能障礙、腎功能異常、鼻過敏、慢性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酒糟、汗皰疹、失智症、肢體抽動、妥瑞症、自閉症、易緊張、恐慌、自律神經失調、慢性疼痛、頭暈、耳鳴、腸躁症、癌症
  • 其它慢性疾病,希望恢復自癒能力者
  • 長期保養,避免重金屬持續毒害

長新冠,也稱為「新冠病毒感染後疾病 (PCC)」,是指一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SARS-CoV-2貌似痊癒後,持續或延遲出現的各種癥狀和病症。

癥狀和病症可能持續數周、數月或數年,可以是持續的(意謂在急性 COVID-19 疾病期間就出現並且從未消失)、復發性(意謂曾在感染期間出現,之後消失,然後又復發)或新出現的(意謂感染中及感染後原本不存在,但後來出現)。

長新冠的原因還不是很確定,最可能的原因是新冠病毒殘留。

長新冠症狀,目前有文獻報告的達200 多種,常見者包括疲倦、在勞動或用腦後變得更疲倦、沒發燒卻發冷、胸悶、吸不到氣、持續咳嗽、心律不整、心悸、腦霧(難以思考或專注)、味覺或嗅覺異常、耳鳴、頭痛、失眠、站起時頭暈、關節或肌肉疼痛、腹瀉或便秘、胃痛、掉髮、皮膚疹、皮膚針刺感、月經週期改變、膀胱問題等等。


 另一方面,新冠疫苗Covid19 vaccine的急慢性毒性反應被大量地報告於文獻中,涵蓋所有系統和器官 

施打新冠疫苗後的各種急慢性毒性疾病&症狀陸續被報告出來:血液血管方面,包括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、瀰漫性血管內凝血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、 後天性血友病 A、微血管滲漏症候群,引起心肌梗塞、腦中風、肺動脈栓塞、周邊缺血壞死、腦靜脈竇血栓/腦靜脈血栓、深部靜脈栓塞;
心臟部分除心肌梗塞,還可能出現心室上心搏過速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、心臟衰竭、心臟驟停;
在神經系統引起格林-巴利症候群、貝爾氏麻痺、中風和橫貫性脊髓炎;
在肝臟導致肝臟自體免疫性肝炎;
在腎臟引起腎臟病變;
在免疫方面,除了引起淋巴結炎,也會加重或誘發自體免疫疾病、促進癌症的生長速度;
在生殖系統導致女性自然流產和月經問題。
在甲狀腺引起甲狀腺炎;
在眼睛引起葡萄膜炎、各種視網膜病變、缺血性視神經病變;
在皮膚引起多形紅斑、凍瘡和皮膚血管炎。
COVID-19 疫苗的毒性可能來自三個主要方面,一是棘蛋白的直接毒性;二是自體免疫反應,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攻擊分泌棘蛋白的自身細胞;三是免疫的剝奪,因為耗損大量能量持續製造無效的棘蛋白抗體,導致整體免疫功能下降,出現容易感冒、帶狀泡疹發作、癌症快速進展等等現象。


目前新冠疫苗毒性/長新冠的診斷,已可以透過「生物能共振」來做檢測並確認疾病相關性

新冠疫苗毒性和長新冠不易診斷(尤其前者被刻意忽視),二者也很難區分,且大醫院或實驗室尚無抽血檢驗可以檢測疫苗毒性或長新冠。幸運的是,博馨診所可透過「生物能共振」儀器來檢測體內疫苗毒性或殘留病毒的頻率,藉以確認患者症狀與疫苗毒性或長新冠的相關性。同時,針對這兩種健康危害,博馨診所也研究可降低疫苗毒性與清除病毒的治療方案,希望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。若您有長期問題無法解決,歡迎到博馨診所來諮詢和檢查。

參考文獻:
Afshar ZM, Pirzaman AT, Liang JJ,  Sharma A, Pirzadeh M, Babazadeh A, et al.. IgG4 Antibodies Induced by Repeated Vaccination May Generate Immune Tolerance to the SARS-CoV-2 Spike Protein. Front Med (Lausanne). 2022; 9: 933914.
Uversky VN, Redwan EM, Makis W, Rubio-Casillas A. IgG4 Antibodies Induced by Repeated Vaccination May Generate Immune Tolerance to the SARS-CoV-2 Spike Protein. Vaccines (Basel). 2023 May; 11(5): 991.
Gibo M, Kojima S, Fujisawa A, Kikuchi TFukushima M. Increased Age-Adjusted Cancer Mortality After the Third mRNA-Lipid Nanoparticle Vaccine Dose During the COVID-19 Pandemic in Japan. Cureus 2024 Apr 8;16(4):e57860.

 

令人冒冷汗的抗憂鬱劑真相

「血清素不足導致憂鬱症」是一場世紀大騙局

 2022年7月發表的研究 Molecular Psychiatry (2022) J Moncrieff et al.: The serotonin theory of depression: a systematic umbrella review of the evidence. 重新並且嚴肅地把這個騙局攤在世人面前。
 歷年來的研究文獻,非但無法證實憂鬱症患者體內有血清素不足現象,反而有微弱的證據顯示憂鬱症患者體內的血清素活性較高。若把食物中製造血清素的胺基酸拿掉,使體內血清素降低, 也並不會引起憂鬱症。相反地,研究發現,長期使用抗憂鬱劑會使患者血中的血清素下降。這樣的事實。和藥廠所宣傳的「血清素不足導致憂鬱症」剛好相反,藥廠企圖說服所有的醫師和民眾:「憂鬱症是一種化學失衡所導致的疾病,而抗憂鬱劑可以矯正這樣的失衡!」,他們的企圖和行銷得到極大的成功,抗憂鬱劑的銷售額在2019年估計達116.7億美元,在美國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被醫師處方抗憂鬱劑,但是民眾並沒有因而更健康,多數民眾反而受害。

其實,抗憂鬱劑並不是單純抗憂鬱,它們是「麻痺感覺」!

副作用在停用後可能持續數年

許多醫師把憂鬱症的診斷套用於無法解釋和解決的長期症狀
抗憂鬱劑的市場持續成長

(請點擊繼續閱讀)
 

精神失常的行銷術

大醫院裡沒有的療法就沒有科學根據嗎?

醫院醫師碰到患者詢問,對某種醫院內沒有的療法(稱為另類療法、或輔助療法、或自然療法)的意見時,常用「沒有科學根據」來批評。事實上,大多數輔助療法是有科學根據(文獻佐證)的,部分療法的證據強度也不弱。相反的,很多醫院內的治療(主流醫療方式),反而並沒有很強的科學證據支持,

有研究估計,在臨床醫療行為中,僅15%有較為堅實的證據可支持(David M. Eddy Evidence-Based Medicine: A Unified Approach;Health Affairs, 24, No.1 (2005):9-17)。證據力薄弱的情況以外科系最為嚴重,外科進行隨機對照試驗非常困難,所以就證據醫學的原則來檢視的話,外科的研究品質大多不好(JAMA Netw Open. 2021;4(6):e2114494.)。

那麼內科系呢?主流療法在內科系主要是藥物治療,做隨機對照試驗比外科系容易,因此,內科系醫師對於證據醫學的迷信也比外科系醫師嚴重。證據醫學把治療方式依據5級證據分為ABCD四種建議等級,在臨床醫療行為中,雖然內科系治療真正符合A級建議的比例並不高,但許多內科醫師卻習慣性地批評另類療法沒有科學證據,這是因為沒有看清真相。證據醫學中,A級建議必須要符合第1級的證據,如果主流醫療體系自我要求所有治療都要符合A級建議,大概外科要先裁撤,內科系也只剩寥寥無幾的藥物可用了吧!

另一方面,臨床研究有很多問題存在:繼續閱讀點這裡


當代西醫主流療法能幫助人類健康嗎?
台灣是當代西醫主流療法的展示場,來看看展示成果

 

蕁麻疹的表現為皮膚上紅色丘疹狀或塊狀膨疹,多數會癢。紅疹的界線明顯,且壓迫紅疹時紅色會消退,通常出現的時間只有數小時,但是會在其它地方又冒出來。有些患者若用力在皮膚上搔抓,搔抓處會迅速出現隆起膨疹 (皮膚劃紋症),皮膚上長時間受壓力的部位 (例如胸罩、腰帶、褲子鬆緊帶的位置) 也容易出現膨疹,有些人接觸冰冷物體時會引發皮疹、有些人則在皮膚體溫上升時發生 (例如下午會比較癢),另外,情緒壓力、運動、曬太陽、及特定食物也有可能誘發部分患者的皮疹。大部分的蕁麻疹可以自癒,只要暫時以類固醇加上抗組織胺短暫壓抑免疫來減輕症狀極可,但是當疾病繼續進行,超過身體所能耐受的極限,便不再能自癒,此時,對抗療法醫師便發揮歸納症狀的精神,將超過6週的蕁麻疹定義為「慢性」。
繼續閱讀...

看診時間
  看 診 時 間  
 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
 上午  
 9:00~12:00
         
 下午  
 3:00~6:00
     
 晚上  
 6:30~9:30
     

來電確認看診時間:(02)8787-4911
醫師介紹

謝伯欣醫師

●主要經歷
  •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
  • 台北榮民總醫院主治醫師
  • 衛生署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協同主持人
  • 區域級教學醫院慢性病中心主任
  • 美國功能醫學學會會員
  • 美國臭氧治療學會會員
  • 臭氧無國界ozone without border會員
●其它經歷
  • 台北榮總家庭醫學科總醫師
  •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總醫師
  • 台北市立醫院兼任主治醫師
  • 耳鼻喉科聯合診所兼任主治醫師
聯絡博馨

地址:台北市永吉路236號

電話:(02)87874911

  1. 交通資訊:
  2. 公車:【國民住宅站】46、257、240、279、212、277、299、261
  3. 捷運:【永春站-1號出口】往西走,第一巷口往北走至永吉路即可(約400~500公尺左右)
  4. 火車:【松山火車站】沿松山路往南,右轉永吉路,約200公尺即可到達